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244章 什么金冬瓜银冬瓜,统统都是朕的,只不过暂存别处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4章 什么金冬瓜银冬瓜,统统都是朕的,只不过暂存别处(1 / 2)

二十四衙门合并为司礼监、御马监、兵仗局之后。

原先的御膳房归司礼监管理,其实对于宫中大多数人来说,都一样。

只是苦了以前那么多大大小小,各种品级的管事太监。

裁减机构就意味着他们,要么官降一级,要么清退出场,回家安享晚年。

要么翻身落马,交出赎罪银,剥一层皮再走。

崇祯这也算是兵不血刃,对内廷做了一次初步清洗。

崇祯还是按以前的习惯,叫御膳房。

很快一碗软糯香甜,益精固肾的银耳莲子羹,就送到了魏忠贤的手上。

“老奴谢皇爷的赏赐。”

其余人没有魏忠贤的厚脸皮,自然就是魏忠贤一人端着银耳莲子羹,美滋滋地吸溜。

旁边几人,一脸的便秘表情。

“魏大伴,你说这张家口连同独石口堡。

所有晋商八大家的财产,就只有黄金一万两,白银二十三万余两。”

崇祯重复了一遍,晋商抄家的财产数额,以确定是不是自己听错了。

暖阁里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,他们也挺奇怪的。

圣上费了这么大周章,就弄了这么点银子?

要真是这样,那就是劳民伤财,得不偿失了。

他们知道的,这次仅明面上,四千白杆兵的开拔费用,就是超规格的二十万两白银。

这还不算,还有方厂公勒索蜀王捐纳的开拔费,魏厂公门下太谷曹家的兵器装备,费用也是要内帑出的。

这是白杆兵,还有曹文诏的一千关宁铁骑。皇帝也是极为青睐有加的,自然不会厚此薄彼。

那这么算下来,这回的抄家买卖做亏了不成?

应该不会,要是亏了,魏厂公还敢洋洋洒洒几千言,大谈特谈自家的功劳。

关键是魏忠贤敢报上来,肯定还有下文,这老狗在卖关子。。

果然魏忠贤笑眯眯地,点头说道。

“是啊,皇爷。就是这个数目。

老奴按照皇爷之前的要求,没有押解这点银两进京。

就地直接交割给了,大明皇家公司张家口办事处,算作办事处的起步资金。”

“这事情你办的妥当。

只是······”

崇祯突然脸色一板,语气急转直下。

“只是你这老狗,是老糊涂了,还是欺负朕年少。

朕可是听说过晋商金冬瓜、银冬瓜的典故的。

你就拿这点银子糊弄朕,多说个五十万两,朕可能就信了你这老狗的话。

要知道这皇城中,围绕着朕过活的内侍宫女们,每月花销怕不是,都要七八万两金花银。

还有外面那些子,没有编制的净军,这些又是一笔开销。

京畿周围的百姓忒穷了点,真不是什么好事。

穷山恶水出刁民,尽想着歪门邪道,自残阉割入宫当太监。

这种现象屡禁不止,都是穷闹的。

魏大伴,你别多想。

朕说的不只是你一个人,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。

朕的宫中光是给,女人用的脂粉钱,就是每年四十万两金花银。

这是在往脸上,贴金子吗?

哦,朕下一步要裁撤一下宫中用度,这脂粉钱也忒多了些。

看看朕那么穷,花销还那么大。

所以你告诉朕,这富可敌国的晋商八大家,只有这么点银子。

谁信啊?

魏大伴,朕需要你给一个合理的解释。”

“皇爷,确实是有隐情。

这事情还容老奴细细道来。”

魏忠贤还是那副,贱嗖嗖的笑模样。

“这事情赖不着老奴。

山西老抠,自古以来就是有了钱,就不会搁在外面。

山西那些藏在深山沟沟里的小县城,才是他们真正的老窝。

他们会像蚂蚁搬家一样,紧着金山银山往自个老家县城里,慢慢搬。

大量金银从来是不留外面的,就是影响了做生意的资金周转,他们也是不在意的。

皇爷说的金冬瓜、银冬瓜的典故,老奴也知道。

这是晋商的通病,也是优良的传统。

家中大把的金银挣回来,就不会再花出去。

把这些金银就地重新融了,铸成一个个三百斤的大冬瓜,放在家中地窖里。

既能镇宅应急,也能防盗。

试问没有哪个毛贼,有霸王的气力可以潜入大院地窖,挪动一个冬瓜。

如今这些冬瓜都是无主之物,就等着咱们去运了。

老奴一事不烦二主,已经拜托秦翼明将军跟着厂卫的人,去山西起运冬瓜们了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