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玄幻魔法>大宋神探志>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家在看榜时,解元在备考(第一更)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家在看榜时,解元在备考(第一更)(2 / 3)

直到第十三名,才终于看到自己的名字,出现在榜单上。

王尧臣闭上眼睛,叹了口气,旁边传来平和的声音“伯庸兄?”

王尧臣睁开眼睛,看向韩琦,苦笑道“让稚圭见笑了,我在写完后,就知此次答得不好,无论是诗赋,还是贴经墨义,都有疏漏之处,只是终究抱有侥幸之情啊!”

韩琦其实也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好,但大家都是这样,如果科举考试和平日里做学问一样,那也不会出现许多名家大儒一辈子都考不上的情况了,便轻声安慰起来。

请访问最新地址

经由这位尚未及冠的学子安慰,王尧臣心情好了许多,另一边公孙策的脸色已经变了。

他先为狄进高中榜首感到欢喜,再仔仔细细地看了下去,别说前十了,都看了将近五十名,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。

公孙策额头已经开始冒汗,吞咽着口水,继续往后看。

看啊看啊看啊……

终于,在榜单的末尾,排名倒数第三的位置,看到了“公孙策,淮南路庐州人士,景德二年生人,年二十二”。

他长松一口气,握成拳头的手缓缓松开,但在意识到这是什么排名后,脸又涨得通红“若不是国子监的解额多,我在第一场解试就被刷下去了?”

国子监的解额,即录取人数是全国最多的,今年足足有一百个名额,次一级的就是开封府乡试和锁厅试,也都有大几十个名额。

而天下四百军州的平均解额只有十人,大部分地区都只有个位数,有的甚至一个州只有三名贡生举人。

这也体现出寄应开封府的好处,有的学子才学不够,靠着长辈世族的人脉关系,得高官举荐,入开封府考试,反倒能考中。

当然如果移籍的学子是当地最优秀的,地方上的其他人也高兴,少了一个竞争对手,如果是那种纯找关系的,倒也无妨,解试过了还有省试,那场考试就没办法走后门了,到时候才学不够的,依旧会被刷下去。

由此可见,公孙策如今的九十八名,其实是会被别人讥讽一句纯走关系的,他都还不了嘴。

因为就这成绩,在极重文教的庐州,还真不见得能考中,你反驳不了!

所幸这个时候,也没人注意到他,那边厢已经吵起来了。

“这河东狄进凭什么高中头名?”

“我们要看答卷!我们要看答卷!”

解元除了在地方上有名望外,实际意义并不大,毕竟许多偏僻的军州,第一名解元也是第二场省试的陪跑。

但如果说哪个地方的解元,最有地位,最得外界看重,那毫无疑问是群英汇聚的国子监发解试!

那是打败了众多寄应开封府的地方才子,独占的鳌头!

这个年代国子监解元的含金量,即省试只要不发挥得过于失常,基本是稳过,进士之位铁板钉钉!

所以众士子不服。

之前被压下去,还能期待科举排名,狠狠打脸。

现在可好,他们被一个只来了两次国子监的河东士子狠狠打脸……

对方甚至看榜都没来!

此时张茂则已经放心离开了,回去向官家通报好消息,贾显纯则先是面色剧变,听到众学子的争吵后,也抱着一丝希望,挤到了前面,捏着鼻子叫囔起来“看答卷!看答卷!”

“展出答卷!”

听到众士子要求,考官并不诧异,挥了挥手,又有吏胥将排名前列的誊抄答卷拿了出来,贴在照壁上。

宋朝科举公平的地方,在于考生的试卷还会展出,尤其是排名前列的,其他学子若是不服,尽管来看。

这当然不能完全避免不服,比如嘉祐四年龙虎榜,众太学士子看过之后,依旧去围堵欧阳修。

因为欧阳修将太学体全部黜落,弄得太学第一的刘几都没考上,那群士子顿时爆了,天下文宗也围给你看……

现在没有文风之争,都是西昆体,众人一批又一批,全部凑到面前细看。

然后一批又一批,看完后齐齐沉默了。

“这篇诗赋好生清丽雅致,还有几分雄健气骨,应试之诗赋都能如此,狄仕林得解元之位,实在名副其实,是我小觑天下英才了!”

王尧臣看了后,倒是坦然了许多。

如果让他自由发挥,或许能写出更好的诗赋,可在应试诗的种种限制之下,即便状态最佳,也不过如此了。

而还有不少学子想从贴经墨义上找毛病,然后发现居然什么毛病都挑不出来,更是面面相觑。

这等试卷,确实没有不给头名的道理,至少排在后面的二三名,都明显差了不止一筹。

公孙策也看着答卷,想到自己每日去隔壁寻找,大部分时间对方都在苦读,由衷地露出佩服之色“仕林,合该你高居榜首,力压国子监那帮眼高于顶的学子啊!”

公孙策却没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