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262章 天地一声吼,崇祯讲起了赛先生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62章 天地一声吼,崇祯讲起了赛先生(1 / 2)

小太监笑笑,说道。

“徐大人有所不知,皇爷现在不喜欢,宫中的小黄门,再学这些儒家的恐圣之道。

说是外面大人们的之乎者也,已经让他老人家烦不胜烦。

在这宫中要是太监们再之乎者也,真真是难受极了。

这楹联再好,也是不能挂在这内书堂大门上。

过些日子,这楹联就会撤掉。

皇爷会亲自给内书堂,题写一副楹联。

只是可惜了这幅前朝首辅焦大人的楹联。”

徐光启哑然失笑。

没想到当今圣上,倒是一个喜怒分明,随意于心的主。

不喜儒学,对于徐光启来说,利大于弊。

楹联的事情就此揭过,看着小太监还是脚步不停地,继续往内书堂里面走。

徐光启有点疑惑,不是要去面圣吗?

听闻现在崇祯皇帝,平日里在宫里的去处,不是乾清宫就是养心殿,甚少去东西六宫,坤宁宫也是少去。

此处是司礼监的内书堂,太监们读书的地方。

这小太监是聊的开心,领错路了不成?

皇帝会待在太监读书的内书堂吗?

而他的学生孙元化哪知道这些,也考虑不到这些。

孙元化还在一旁乐呵呵地听着,小太监侃大山呢。

就在徐光启疑惑的时候,不远处一座不大不小的宫殿里,传来了讲课的声音。

徐光启循声望去,还没看见讲课的人。

倒是看见了,趴在窗户上一排熟悉的背影,都是老熟人啊。

老熟人总共有六个人。

那背有点驼的是李之藻。

那谢顶厉害,乌纱帽都扣不住的是王徵。

稍显年轻,没有官身,身量颇高的是茅元仪。

听说他正在重新润色,洋洋洒洒二百多万字的《武备志》。

也不知道写完没写完。

还有三个泰西教友,汤若望,邓玉函,毕方济。

三个西方人高鼻深目,一头红发黄发,穿着明朝的官服。

尽管一个个学了汉人的学问,也有了官老爷的气派,可还是给人的感觉很违和,有种沐猴而冠的感觉。

当然这三个传教士,如今都在钦天监就职。

泰西历法天文,还是很受大明官方重视的。

陪着徐光启师徒俩来的小太监,这时候笑笑说道。

“徐大人,孙大人。

小的就不陪着您二位了。

前面就是皇爷待着的宫殿了。

小的估计这会儿,皇爷正在教小黄门们学习呢。

你们听见的讲课声,就是皇爷在给小太监们授课。

你们可以在这里等候,等讲课完了,自然会有人找你们。

小的还有别的事情,小的告退。”

徐光启和孙元化送别后,小太监笑眯眯地转身离去。

小太监的年岁已长,在司礼监中已经是随堂太监,每天有自己的差事。

自然不能天天待在内书堂里听课,不过小太监隔三差五,还是要来内书堂学习的,这就是在职教育。

徐光启快步走向,这些志同道合的友人,正打算和他们开怀畅谈。

自万历末年受过洗礼之后,徐光启就成了士大夫中的异类。

徐光启这样的异类,比之阉党,更令清流士大夫们感到难以捉摸和把控。

因此徐光启是孤独的,他就像这个时代西方的科学伽利略一样,受尽了排挤和伤害。

看见了那些熟悉的背影,徐光启别提有多亲切了。

受够了这些天腌臜气的徐光启,正想笑呵呵和这些老友打招呼的时候。

他眼角的余光瞥到了,屋角沿廊另一处的窗户前。

那里有一个形单影只的怪人。

只见怪人,穿着一身平头百姓的粗布衣服,一脸的风霜之色。

不过姿态倒是很放松,见着这么多官员也不拘谨,在这皇宫里也没有过多惊慌。

倒像是一个见惯场面的大人物。

徐光启心中闪过了一个念头。

“这大概就是那个小公公说的,什么在驿站里抓获的徐宏祖吧。

喜欢游山玩水,也就见多识广吧。”

徐光启轻轻拍了拍,李之藻的肩头。

两人都是教友,又是西学的推崇者,自然相处起来比较随意。

李之藻感到有人拍他的肩膀,不耐烦回过头来,想看看是谁在,打搅自己认真听课。

没想到这一回头,李之藻看见了多年未见的知己好友徐光启。

李之藻的眼中闪过一丝喜色。

此时旁边的王徵等人,也看到了徐光启师徒俩,一个个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