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241章 被包了饺子的蒙古牧民和魏厂公差强人意的工作报告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41章 被包了饺子的蒙古牧民和魏厂公差强人意的工作报告(1 / 2)

经历过一场堪比,地龙翻涌的大爆炸后。

独石口堡中肯定已经乱作一团,商民都拎着大包小包的,往外逃。

堡内早就没有了,成建制的反抗力量。

此时正是天予不取,反受其咎。

两千蒙古骑兵,说是骑兵,真是有点高看他们了,就是两千多骑着马,穿着烂皮袄的牧民。

他们打算仗着自己的机动性,进城抢了就跑,绝不恋战,能跑多远跑多远。

到时候,十里之外,还在慢腾腾调转身子,调整阵型的白杆兵,肯定奈何不了他们。

等白杆兵追上来,他们已经抢完跑远了。

这就是传说中的放风筝。

蒙古人想得挺美,行动力也超强,就是天公不作美,人们理所当然想的东西,往往总是会出一些变数。

所以当他们这些蒙古人下了马,两千名鞑子全都举着弯刀,嗷嗷叫着。

费劲吧啦,爬上了一丈高的城墙废墟后。

看见一样爬上城墙废墟,和他们巧合正好对峙的,另一支由秦翼明率领的白杆兵时。

这些蒙古人是有点懵逼和心痛的,这下子要遭罪了。

哪知道更心痛的事情,还在后头。

当大小曹率领一千关宁铁骑,又巧合出现在城外。

堵住了他们的后路,缴获了他们的马匹后。

他们蒙古人更心痛,更懵逼。

这是弄啥了,中埋伏了是吗?

在这里忘了介绍,不知道正红旗是有意无意的,忘了将己方斥候探听的情报,告诉蒙古友军。

也许是女真人高人一等的意识,在作怪,觉得跟屁虫一样的蒙古人小弟,不需要知道什么情报吧。

于是乎,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
蒙古敖汉部和奈曼部的两千骑兵,很短的时间内,就成为了历史。

此时正红旗代善带着他的两个弟弟,和一大堆货物,头也不回地,晃晃悠悠地,踏上了回盛京的道路。

这个老狐狸,自始至终也没有和,这三路明军交手。

他觉得没有必要。

······

“大明天启七年,十二月二十日,代天子巡视边关的东厂副掌印太监魏忠贤。

在巡视到宣府镇西路独石口堡时,遭遇数万蒙古鞑子入侵。

……

上赖天子隆恩,下靠将士用命。

将数万鞑子驱除关外,歼敌四千多,均已枭首。

实乃国朝自仁宣以来,第一大胜,一洗俺答汗入寇之后,边军的颓废之气······”

天启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,紫禁城。

许久没有出场的崇祯,信步走在乾清宫去往养心殿的天街上。

一路上都是厚厚的积雪,一踩一咯吱,一踩一个深深的脚印。

天空灰蒙蒙的,没有风,还在飘着大雪。

一路上崇祯好心,从身后扶了,一个正在前面扫雪,不慎滑倒的小火者。

小火者就吓得赶紧匍匐在地,连连磕头。

崇祯觉得无趣,自己在内书堂辛辛苦苦教书,灌输新思想新价值观,目前看来用处不大。

他赶紧下令。

“这是天降祥瑞,不许扫。

都回屋里干点正事去。”

没一会儿,在养心殿军机处的暖阁里,坐定了的崇祯。

透着琉璃窗,看着外面飘飘的鹅毛大雪,感觉朦朦胧胧很有意境。

暖阁里,下面伺候的人,都不懂这个主子现在想些什么。

底下魏厂公还在念奏折呢,皇上您正眼不看,就瞅着外面,多少不合适吧。

琉璃窗是崇祯平日里,让工匠们研究出来的。

他不亲自上手,只是给了一点指导意见。

成品还行,自然是比不上旧时空的现代玻璃。

琉璃窗有点浑浊,有点气泡,有点茶色彩。

不过还是能勉强,看到外面,具备一定的采光条件。

最起码比纸糊的窗户强多了。

这就很好了,崇祯很容易满足的。

魏忠贤老胳膊老腿的,已经在炕下面跪了一会了。

还是没有等来,崇祯的回应。

他早就念完奏折了,屁股撅的老高,就等着崇祯喊,魏大伴平身。

可惜左等右等,没等来。

不能再这样了。

再跪着,魏忠贤可能腿麻了。

到时候,想起来都起不来了。

魏忠贤必须赶紧,请求外援。

他趁着崇祯,观赏着窗外大雪的空当,环顾屋里的其他人。

他要尽快找到可靠的盟友。

这间不大的暖阁里里,现在除了崇祯皇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