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200章 范家坐柜大伙计王童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00章 范家坐柜大伙计王童(1 / 2)

头人选定好绸缎、布帛、烟、茶叶等货物和生产、生活工具后,也不用麻烦自己家去拉,他就像后世的vip客户一样,清闲地到一边喝茶吃点心。

自有商号的伙计和车夫,给他一一装车码好,送他回蒙古商队的宿营地。

商号顺便也会去接收,成百上千头的牲畜和毛皮。

如此这样,一桩生意,就算做完了。

而张家口的范家,就是年复一年,日复一日地做着这样的走私生意。

从介休的一个货郎担做成了,张家口首屈一指的豪商。

有很多人都听说,范家还和东北的建奴多有往来,也是获利颇丰。

现在建奴的军队已经打败了察哈尔部的林丹汗,不用再通过亲家科尔沁就可以直达张家口。

商人是对政治军事最敏感的群体,尤其是在边塞上做生意的晋商。

他们老早就察觉到东北大金国的强大和欣欣向荣,也一直在感受明帝国的外强中干和朝廷的昏庸贪腐。
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不能指望所有的商人都会有爱国情操,特别是十七世纪热衷于走私买卖的晋商。

一百多年后,会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写出这样一句话。

“丰年好大雪,珍珠如土金如铁。”

他《红楼梦》中的薛家也许在现实中不会存在,而范家却会在几十年后,成为大清的皇商,领着内帑和蒙古人朝鲜人日本人做生意。

成为红及半边天的红顶商人,也是后世商人们的楷模,更是觉醒后民众眼中的汉奸走狗。

至于现在嘛,就是发现了范家投敌叛国的罪证,除了崇祯会表现出极大的愤慨,本时空的土着们只会微微一笑,不当一回事。

因为朝廷开马市,就是为了在经济上钳制蒙古鞑子和建奴,前期做得很好,蒙古鞑子已经退化到用骨矛和骨箭的地步。

后期会输出那么多粮食、铁器和火药给后金,完全在于当政者的腐朽和堕落。

所以不要强求明朝人会有多么高的爱国情操和道德品质,想得多,容易自闭。

喂饱自家百姓的肚子,不让他们造反,才是王道。

只有这样,建奴才是跳梁小丑,而不是心腹大患。

······

两个月前,东厂太监王童就混入了范家,当了一个学徒工。

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。

张家口再好,也比不上京城出来的拔尖人物。

王童,一个内书堂出来的太监。

模样长得俊俏好看,一双桃花眼美目流转间,又会识文断字能写会算。

这简直就是从《西厢记》中走出来的张生。

让张家口无数少女少妇怀春,王童成为了她们的梦中情郎。

这其中就包括了范家大爷,范三拔的五姑娘范玉芝。

近水楼台先得月,当故意弄得浑身脏兮兮的王童,踏进范家皮毛铺的那一刻,范玉芝就相中了王童。

王童经熟人介绍来到,范家铺面当学徒的时候,正好是秋冬之际开马市的时候。

范家店铺里面正缺人手,忙得脚不沾地。

王童正好也是个熟手,熟悉一下铺面的商品,就能直接上手帮忙理货干活。

掌柜的看这情形,也就没有再多问,按说还要报给其他几个掌柜,大家一起合议了,才能收新学徒。

当值的掌柜事情太忙,就直接收下了这个王童。

最初待遇自然还是学徒工的待遇,只管饭,没有月钱。

谁也不能坏了这个规矩。

可规矩还是人定的,上面有人自然规矩就是形同虚设。

自从五姑娘范玉芝看上了王童,那是茶不思饭不想。

尤其是在偶然听到,王童吟唱了一段梨园戏后

咿咿呀呀的声调,余音绕梁缠在了范玉芝的身上。

范家五姑娘是彻底得了失魂症。

范玉芝的整颗心都放在了王童身上。

她一个劲在父亲范三拔,面前说王童的好话。

说他如何有经商天赋,品德如何忠厚老实,待人接物如何圆滑通透。

她几乎把个王童说成了天上的仙人下凡,让范三拔听得哭笑不得。

女大不中留,做父亲的范三拔,终于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。

范三拔虽然还有疑虑,但毕竟是熟人曹家那边介绍过来的,再加上王童确实人才难得。

于是范玉芝的暗中使劲,很快就有了效果。

仅仅两个月,王童就把别人三年的学徒生涯给走完了,并顺利当上了皮毛行的大伙计,也就是掌柜之下的坐柜。

今天是王童第一次出去,也算独当一面。

去查看畜群主人的牛羊马的货色。

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,无论是为了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