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193章 朕撒下的小火苗,咳咳,虽然只是小太监,一样可以燎原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93章 朕撒下的小火苗,咳咳,虽然只是小太监,一样可以燎原(1 / 2)

“嘛事不问,万事皆由卿等。

百年之后,史书之上。

朕自然是会获得,一个好听的名声和庙号。

无论是不是亡国了,朕的名声一定会被读书人颂扬万代。

唉,可惜啊,朕做不到。

这样做实在没意思的紧。

好了,说正事。

等京畿地区所有皇庄的佃户们,分配到了足够的生产工具和物资。

他们的任务也就基本结束,后续就听公司安排。

朕不会多问。

王大伴,让门口候着的内书堂学生们,都进来吧。

朕有话要跟他们说说。”

“喏,皇爷。”

很快,堂屋内涌进了二十多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郎,他们大部分都是内侍。

一样会读书识字,明事理会算计,不比外面的读书人差,这样的人还在不断增加。

崇祯打算宫里只要想学习的,统统拉到内书堂学习,只要不耽误本职工作就行。

一定要在宫中,养成人人爱学习的好习惯。

崇祯现在能培养的,就是这样的苗子。

他也不听,也不相信历史上太监都是坏种的说法。

“你们不用跪着,站直了听朕说话就是。

你们这批内书堂的学生,朕是寄予厚望的。

因为历朝历代以来,就没有哪个皇帝,像朕一样手把手教你们这些内侍。

你们注定会成为,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,会跟着朕开创史无前例的伟业。

你们内侍,都是外界眼中的非主流。

甚至在一些固执偏执的士大夫眼里,你们天生就是佞臣。

是祸国殃民的代表,是蛊惑君上昏庸的恶人。

王大伴,让杨时化和倪元璐两位大人出去吧。

朕现在处理的都是内廷事务,他俩不方便听。”

倪元璐和杨时化相视一眼,总觉得不安。

这太监们正在崇祯的影响下,发生着他们无法预料的改变。

至于这种改变对文官集团有什么影响,他们俩不得而知。

他俩只是希望,能多出几个三宝太监的人物吧。

“倪大人,杨大人,这边请吧。”两人都没有强项,乖乖朝崇祯施礼退下。

此时屋里就只剩下紫禁城的人了。

那些兵仗局工匠们的儿子,也算是内廷的人。

“朕的新政,在外人看来。

特别是那些文官大老爷们看来,简直就是过家家一样。

是呀,朕不动吏治,不动盐铁专卖,不动读书人的利益。

只在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,忙活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情。

于国何益,于民何益?

也许在他们眼里。

朕就是和自己的哥哥一样,在做一件件玩物丧志的木器。

可朕不觉得,朕要做的是三年不鸣,一鸣惊人的壮举。

朕要让这旧日山河,一夕之间换了容颜!

朕要让外面唱反调的文臣,真正匍匐在朕的脚下。”

讲到这里,崇祯的神情略显癫狂,语气慷慨激昂。

“而你们是朕真正可以相信的人。

朕要带着你们去冲破桎梏,实现这一壮举。

你们是朕的学生,一样的天子门生,与那些进士并无二致。

甚至在朕的眼里,那些饱读诗书的进士还没有你们重要。

因为这些天,朕把朕的知识,朕的治国理念都灌输给了你们。

你们才是朕伸长出去的手臂和脚掌。

不要因为身体的残缺,而自怨自艾。

只有自己看重自己,世人才会看重你们。

你们都不要回宫了。

就在这些皇庄里继续做事。

来年开春春耕之际,朕带来新的种子。

新的粮食种子,会给饥饿的大明带来希望。

待明年秋天收获的时候,朕会让京畿地区的百姓不再挨饿。

好了,都下去吧。”

这时候,那二十多个内侍小工匠们,早已经是泪流满面。

崇祯给了他们难以想象的深恩,满足了他们所有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。

再不想着报答,就真不是人了。

二十多人无声无息磕头,鱼贯而出。

崇祯回头对王承恩说道。

“王大伴,回宫。

第二天朕要召见徐光启以下,所有西法学派的人物。

你给安排一下。”

“喏。”

······

冬去春未来,希望总是建立在绝望之上。

处在明末这个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