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143章 吏科给事中刘汉儒,低一等的帝师,没什么卵用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43章 吏科给事中刘汉儒,低一等的帝师,没什么卵用(1 / 2)

“文官里面也有好有坏,你们俩代表不了全部文官。

所以朕为了公平,为了看看真正的皇庄情况,就需要亲自实地考察一下。

放心,不要大惊小怪。

朕就在京畿周围转转,巡视一下自己的皇庄。

保证不跑远路,也不会去蓟镇边关看看。

料想外面没人敢说朕。”

皇帝都这样说了,下面的人都是圆滑之人,也就不好再说什么。

他们不是言官,皇帝说啥都行。

于是一行人就敲定了明日一早,微服出巡的事宜。

只是宫中就像筛子一样,再高再结实的红墙它也漏风。

这个消息不出意外的话,很快就传到了御史言官的耳朵里。

这种明显违背祖制,皇帝怠于政务的行为,刺激了他们敏锐的神经。

几个给事中一脸义愤填膺,同仇敌忾地站在一起。

“诸位,陛下正值冲龄,在皇城内任性胡闹也就罢了。

如今竟然不顾圣体安危,意欲微服出巡,仿效英宗武宗故事。

若圣上有不测,则大明危在旦夕。

肯定是宫中有奸人作祟,蒙蔽圣听,吾等仗义死节,犯颜直谏,正在明日。”

“唉,兄台所言极是,只是担心崔总宪大人责怪······”

“啧啧啧,这位大人请速出此地。

道不同,不相为谋,不想阁下竟是畏惧权势之辈。”

“胡说,尔竟敢污我清白。

本官只是有些顾虑,要是本官是趋炎附势之辈。

还当什么言官,做什么给事中?

明日一早御前第一谏,本官愿为先锋。”

“好,刘兄不愧帝师之名,胆气可照日月。”

“善哉善哉,大善,到时吾等愿为兄台摇旗呐喊,以助声威······”

第二日巳时三刻,六科给事中刘汉儒、钟炌、杨时化,阎可陞、仇维贞、彭祖寿、张鼎延总计七人。

他们寅时就守在了端门外,由于不知道崇祯具体的出行时间,只能选择这个笨办法。

在穿洞寒风中,苦等了两个时辰的他们。

终于顺利堵住了,微服出巡的崇祯和他的随从们。

此时崇祯正和他的随从们有说有笑的,憧憬着,下大明皇庄基层,冬季一日游的美好时光。

穿越到现在,这是崇祯第一次走出紫禁城,去看看外面的世界。

看看十七世纪的大明农村,是什么样的景象,会不会给自己一些别样的感受。

“陛下,您不能出去!”七品吏科给事中刘汉儒,像一团蓝光一样冒出来,直挺挺跪在地上,大声说道。

这个刘汉儒身份不简单,曾经是朱由检当信王时期的老师。

后来崇祯登基了,嫌他水平低,没有继续用他当日讲官。

可中国人讲究尊师重道,这是一脉相承的传统。

一日为师终身为父,刘汉儒凭借着帝师的身份,在六科给事中衙门里,甚至在整个言官体系中,都是可以横着走的存在。

可惜他权欲熏心,一心想往上爬,自身不能持正。

往往遇到崔呈秀这样的上司,还没怎么滴,身子骨已经软了三分。

此番刘汉儒敢开口,也是不愿自绝同僚,打算靠此一举,赢得更高的士林声誉。

另一方面他也笃定了,崇祯不能把他怎么样。

廷杖?

学生能脱老师的裤子打屁股吗?

他一开口,果然如他所想。

朱由检后面的随从,无论是王承恩还是崔呈秀,那是没人敢呵斥这个曾经的帝王老师。

崇祯一脸愠怒地回头,看向崔呈秀和李夔龙。

那表情意思很明显,在责怪两人办事不力。

之前不是将六科给事中暗地里,交给两位爱卿管理了吗?

怎么还有这几个给事中出来,搅和朕的兴致?

崔呈秀和李夔龙,他们两人则是一脸委屈巴巴的衰样,回敬给了崇祯。

这两货那表情,那眼神似乎在说。

陛下,臣妾做不到啊。

您皇上都没有明旨,要求都察院和六科给事中合并,只让俺俩暗地里管理。

这样让俺俩很难做啊。

这任务难度也太大了。

谁都知道,这年轻的御史言官都是刺头。

都是刚刚考中进士,个个都是大明的上进好青年。

这些人平时没事干,就巴望着有机会落落皇帝的面子。

科道言官,都察院御史监察百官。

六科给事中的主要职责就是规谏皇上。

他们这些给事中是明朝,限制皇权的头把利器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