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125章 十七世纪的辣火锅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25章 十七世纪的辣火锅(1 / 2)

记笔记的问题还摆在面前,没有解决,两人有什么好笑的。

崇祯皇帝不喜杀人,也很少训斥人。

这已经成了朝野上下一致的共识。

那些之前的阉党,皇帝就杀了两三个。

魏忠贤都叫九千九百九十九岁了,皇帝也能忍住不杀,还继续留着重用。

对于这种百年不遇的仁君,比之宋仁宗也不遑多让的崇祯帝。

百官心中的感觉却不只是喜悦高兴和感激,还有更多复杂的感受。

原因很简单,皇帝不好杀人,可太好整人了。

崇祯帝的花活太多,他说话如沐春风的同时,还能膈应人。

就拿御史给事中来说,皇帝对于他们忤逆自己的决定,从来不生气。

都是谁提出意见,谁弹劾哪个大员。

皇上就把这个御史给事中,外派到那里,或者那个大员的身边。

崇祯皇帝的想法很简单。

你提出来的问题,自己想法解决,或者协助当事人解决。

反正不能像以前一样提完意见,就拍拍屁股不问事了。

以后只能是朕有这个权利,可以光提意见,不解决问题。

这一招纯纯的阳谋,却相当阴险膈应人,让言官们无比难受。

听说六科给事中不久前也划归,都察院左都御史崔呈秀管理了。

这让言官们更是觉得束手束脚,憋屈无比。

早就没有了前几代的意气风发。

李邦华意识到这笔记还得记,皇上的思维需要尽快跟上。

他叹息一声对倪元璐说道。

“汝玉,你与那些帝党成员关系好吗?”

“前辈,您忘了。

开会前咱俩在天街上,那可是同仇敌忾,一起和帝党吵过架啊。”

“那,那只能麻烦司礼监的公公了,听说王承恩公公最好说话了……”

……

午后阳光明媚,乾清宫内,不喜吃甜食的崇祯和几个大太监正在用餐。

吃了一顿简简单单的午餐。

听刘若愚说,先帝也就是崇祯的天启哥哥。

他最喜用炙蛤蜊、炒鲜虾、田鸡腿及笋鸡脯,又海参、鳆鱼、鲨鱼筋、肥鸡、猪蹄筋共烩一处,恒喜用焉。

一天吃不够,还要天天吃,关键是天启皇帝还不胖,也不像他老爹一样有痛风结石。

可能这和朱由校喜欢木匠有关系,干木匠活,可是一个重体力活,不止是动脑筋。

崇祯一听,他哥哥喜欢吃的东西。

这不就是旧时空,东北的铁锅乱炖嘛,他最喜吃里面的白菜了,吸满了汤里的油水营养,一咬香满口。

反而是那些肉菜,吃几口就饱了。

要是放点辣椒,多添点水,那就是旧时空四川的辣火锅了。

原来天启帝的口味,也这么接地气,和现代人如此相近。

崇祯皇帝来了兴致。

大冬天的,人生快意之事,莫过于三五好友,围坐炉边,守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铁锅乱炖,喝着小酒侃大山。

想到就要做到,就能做到,就可以做到,这就是皇权特许。

崇祯开始指使,御膳房的太监们忙活。

一群人在他的比划下,在乾清宫的金砖上放个大号火盆,再支个铁架子放大铁锅。

御膳房里文火熬制的大骨头汤,直接怼到锅里。

另起一锅,崇祯命御厨用牛油炒香,八角花椒麻椒桂皮,香叶等香料,当然也少不了葱段和姜片。

再倒入豆瓣酱和山泉水,简单粗暴的锅底汤料就料理好了。

崇祯又闻得紫禁城中,有南方过来的观赏植物,长小白花的那种。

就在崇祯急得连比划带说的时候。

刘若愚这个移动百科全书,又出来给崇祯帝科普了。

“陛下,此物是番椒,有两处来源。

一处是走西域,经玉门关传入大明。

另一处从南海佛郎机海商,那边传来。

番椒丛生,白花,果俨似秃笔头,也有个别是圆果形,味辣色红,甚为可观。

奴婢知道田贵妃甚喜之,常用一间屋,地龙温室养之,已蔚然成林。”

那还等什么,行动吧!

崇祯要吃到十七世纪大明,第一顿辣火锅。

片刻之后,崇祯看着已经从承乾宫挪来的十几株番椒,上面已经挂满了通红的小可爱。

崇祯悠悠地说道。

“把那些红辣椒通通给朕摘下来,一部分晾干备用,另一部分剁碎了当蘸料,等会吃火锅乱炖用。”

扑通一声,刘若愚跪倒在地。

他没想到自己卖弄口舌之举,竟然引来杀身之祸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