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120章 借张居正搞福王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20章 借张居正搞福王(1 / 2)

“朝廷的衮衮诸公,没有好办法。

朕是有好办法的,也早早把那治国小册子交给你们了。

这么长时间了,小册子是不是都束之高阁,全都忘了?

朕不提,不是朕忘了,而是没到时候。

你们这次开会回去以后,要把它翻出来。

要再好好参详一下,小册子的内容。

什么时候要执行的时候,朕一声令下,你们要跑在最前面,谁也不能拖了后腿。

朕让谁第一个出头,谁也不能装怂,不然朕老账新账就跟你们一起算。

后面的人也要积极跟进,鼓噪制造声势,营造出一个人人爱变法,不变法就该死的氛围。

当然朕会在你们后面 ,为你们撑腰的。

这是利国利民,为大明续命的大事,只是势必要损害某些人的利益。

俗话说,损害人利益,如同杀人父母,要防备他们的疯狂反扑。

必要时,咱们要对他们要进行肉体上的毁灭,这事情不用朕教,你们都熟。

许显纯,你个呆二愣子,不要东张西望,这事情就你最熟。

朕说的就是你。

有你这样的亲戚,朕这脸都丢的慌。

朕让你以后出门,都穿上软甲,你记住了吗?

小册子的事情。

朕要上心,你们更要上心。

到时候不发则已,一发惊人。

刺刀见血的时候,朕不怂,你们也不能给朕怂了。”

崇祯提到小册子,众人都是一阵哆嗦。

他们想起了西苑那个明媚温暖的冬日,想起了跪在蒲团上,吹着北海太液池冷风一个时辰的滋味。

更想起了惶惶不可终日,命悬一线的时刻。

皇上果然没忘了小册子的事情。

唉,这亡命的买卖早晚还得干,躲是躲不掉了。

变法治国四条小册子,条条都是要了全天下读书人,当官的,皇亲国戚的命。

他们联合起来,不说逼宫 ,就单单是罢官消极怠工,整个大明朝廷就得彻底瘫痪掉。

到时候,朝廷皇上靠什么实施他的新政,靠他们这些一丘之貉的帝党吗?

那真是要闹笑话了,他们这些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,打顺风仗还可以,要是逆风仗,就看谁比谁投降得快了。

这样一来,天下非得大乱了不可。

现在崇祯皇帝按兵不动,沉得住气,还是个好事。

就看崇祯皇帝什么时候施行新政了,那自然是越晚越好。

少年皇帝还年轻,一辈子顺顺当当地当皇帝当到死的话,要经历好几代官员的更迭,说不定他们这些人就能顺利荣退,平安着陆。

会议室里,只剩下李邦华和倪元璐是一头雾水,什么小册子,还治国?

怎么小臣不知道?

你们君臣之间一唱一和的,显得俺俩挺多余的。

崇祯没有给李邦华和倪元璐解释,他们俩就跟着稀里糊涂听,稀里糊涂上贼船就是。

“大明的税收政策上,朕再着重说一下。

在朕看来,那真是没有政策,一塌糊涂。

张居正的一条鞭法,算是让大明积重难返的弊病稍微改观一下。

不要避讳谈他的名字,张居正,在朕看来,实乃我大明百年不遇的国宝级人才。

可他的改革不彻底,人死得又早。

人亡政息,自古皆然,张江陵张太岳也不能例外。

就这样,张居正的改革也是成功的,挽救了大明的国库,延续了大明的国祚。

朕也不是说万历皇爷爷的坏话,他对待张居正委实有点苛刻。

就因为小时候被张师傅,像管儿子一样管。

因此心生怨愤,张师傅死后才敢打击报复。

这也太孩子气了。

这一点,朕不学万历皇爷爷。

不要大惊小怪的,父辈之过,就只因为死者为大,为尊者讳,就不能说了。

朕认为更要明明白白说清楚,自家长辈们的功过,才是对父辈祖辈最大的敬意。

别以为朕不知道万历皇爷爷,被你们这些文臣上个神宗的庙号,是多么好的庙号。

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。只要做事情功大于过,那就值得后人敬仰。

这句话好好记,好好学习。

朕记得天启二年,朕的哥哥才给张居正恢复了名誉,悄着摸地恢复的,朕看着很不爽利。

是老朱家对不起张居正,朕要再次为他正名。

朕再补充一点,光恢复张居正的名誉有什么用,好歹要给张家后人留点念想。

这样,曹化淳曹大伴,你去办一下。

去河南洛阳那边,传朕口谕,让福王交出,所有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