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118章 朕要当天下最大的商人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8章 朕要当天下最大的商人(1 / 2)

“陛下英明,臣拜服。”

李邦华起身长拜,他这次是彻底服了。

没来京城之前,他以为的崇祯皇帝,肯定是个急躁冒进的主。

什么毕其功于一役,明年就能灭了建奴。

想着一天干一年的事情,一年干了一辈子的事情。

那这样大明就危险了。

没想到实际上的少年天子,对大明和建奴的实力认知这么清楚。

他不用人参谋,自己就制定了一个乌龟流打法,比自己这个五十多岁的人想的打法还要保守。

大明有这样的英主,只要崇祯不出事,大明北境无忧矣。

“李爱卿快快请起,何须如此大礼。

赶紧坐下,为了维持这条防线固若金汤。

咱们还是说回怎么赚钱吧。

以前的好方法必须保留。

朕必须向万历皇爷爷看齐,什么矿监税吏,什么织造皇店,都要恢复外派。

至于外派的是太监还是锦衣卫,朕再斟酌一下。

外派太监真是一把双刃剑,朕要是冀望每个太监都是忠诚清廉的。

那朕还不如指望外面的猫儿,不会偷腥呢。

看来还是要制定制度规范的。”

“加大收取商税,刻不容缓。

朝廷的部分官员抵制商税,那朕就派内廷的人马去收税。

万历皇爷爷不是给朕做榜样了吗?

朕要比皇爷爷做得更好,更有持续性,更能良性循环,还要占据舆论高地,让老百姓也跟着受益。

三十税一,那是老祖宗规定的。

但老祖宗也不能预料到现在商品经济那么发达,农业生产那么凋敝,土地兼并那么严重。

所以商税必须收,还要重收,朝廷的那些官员不愿意这样做。

朕就要仰仗你们来给朕办这件事。

咱这些人不管外面的大臣怎么想。

咱们自己的眼光不要局限在田税人头税,这些普通税上。

这些田税,税收对象都是苦哈哈的农民。

现在大明这么多天灾,根本就不好收,还容易激起民变。”

……

“朕刚听说陕西渭南那边,一个叫张斗耀的澄县县令,强征夏粮,初衷是好的,都是为了朝廷的国库收入。

可是碰到一个头硬的王二,被一刀捅了,那就不好了。

这张斗耀死了算白死,赔了一个澄县不说,朕还要抚恤他的家人。

那王二跑到陕北大山里了,一时半会儿也找不着。

朕的孙白谷这时候就是去了,也是没招啊。

不过剿灭王二,对于朕的白谷来说,那是轻而易举早晚的事。

王二民变,这导致澄县一县的夏粮收入都没了,县衙府库也鸡毛不剩。

朕看这个县秋粮也没指望了,县里的百姓还要指着朕的白谷,给他们一条活路。

这就是张斗耀这家伙,不懂得审时度势的道理。

明明百姓们都没饭吃,啃树皮吃泥土了。

你还颠颠的跑去催粮,不捶你捶谁?

倪爱卿,你记一下,朕对陕西税收的一点指导意见,一会分发给户部。”

倪元璐听到崇祯点自己的名字了,赶忙答应一声,开始提笔记录。

“谕户部尚书毕自严,陕西一地历年多灾多难,民众苦不堪言,朕心甚忧。

户部要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主观能动性。

酌情给予赈济,部分受灾严重的地方,可以会同内阁成员一起商议,给予减免税收的政策。

陕西地方官员以后,要以维持地方稳定为第一要务。

征收赋税可以缓一下,慢一下。

嗯,这条圣谕也转给吏部尚书来宗道看看。

只要大家都觉得合理,以后不必事事都问朕的意思,政令直接下发就可。

朕只问军国大事和内廷的事情,在大方向上给你们提点建设性意见。

户部的工作,以后的重中之重,就是制定灵活有效的税收政策。

朕已经顶着独夫骂名,下旨停发了各地藩王的岁供俸禄,得罪了全天下的宗室,自绝于朱家人。

算是去了户部,两百多年以来最大的负累。

他毕自严应该也是,大明有史以来最好干的户部尚书了。

那户部就不能再给朕哭穷抱怨。

要把这些省下来的钱,灵活地运用到更需要的地方。

告诉毕自严,朕这个君父都彻底放飞自我了。

他这个做臣子的,也要放开手脚去干,不要怕犯错。

真出了什么纰漏,写个报告给朕就行。”

倪元璐拿着鹅毛笔唰唰记着,硬笔书法其实更好练,他本来就是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