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别云间>历史军事>重生崇祯,魏忠贤没死,挺急的> 第72章 吾非文臣,实乃大明第一将矣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72章 吾非文臣,实乃大明第一将矣(1 / 2)

“属下山海关千总吴三桂,奉毕巡抚和祖总兵之令,特来迎接大人。”

“好好好。有劳两位大人挂念。

长伯数月不见,少年英气更胜往昔。

假以他日,必是我辽东顶梁柱。

祖总兵和吴都指挥使后继有人啊。”

“袁大人,眼前的这位少年将军莫不是勇冠三军,孝传九边的吴三桂?”

“哈哈哈哈,想不到王公公也知道长伯?”

“这天下何人不知小英雄的大名?

皇爷在宫中也时常念叨,大明就缺这样朝气蓬勃的少年英雄。

小小年纪,率十数亲兵就敢独闯龙潭虎穴,视万余建奴大军如无物,只为救出父亲。

此等勇猛,堪比常山赵子龙啊。

关宁军有这样忠孝两全的英武少年,实乃大明之福,皇爷之福。

杂家临行前,皇爷曾亲口叮嘱杂家,关外宁远,有一位叫吴三桂的少年将军,不可慢待,他日朕有大用。

杂家没想到,竟能在这里偶遇。

果然是雄姿英发,自在一少年郎啊。

难怪能得皇爷挂念。

快点过来,让杂家好生看看。

以后回京也好给皇爷复命。

到时候皇爷跟前,杂家可要好好夸赞与你。”

“王公公不说,本官竟不知道这小儿辈,居然简在帝心。

长伯,还不赶紧过来,好生亲近王公公。

这位王德化王公公,以后可就是咱关宁军的监军。

有了监军的赏识,不愁你日后不飞黄腾达。”

吴三桂早已心中窃喜,听到王德化说他简在帝心。

少年人藏不住心思,什么都是表现在脸上,眉毛都上挑得厉害,简直是眉飞色舞。

听见袁崇焕唤他上前,连忙快走两步,来到王德化身前,单膝下跪再行大礼。

“卑职吴三桂,见过监军大人。”

王德化弯下腰来,仔细端详吴三桂。

“多大了?”

“回将军大人的话,卑职十六岁。”

“昔日霍骠姚十八岁,领兵平定河西漠北,你吴三桂也有此等面相。

剑眉星目,双眼如炬,贵不可言啊。

好好好,来之前杂家还好奇,是什么样的少年将军,让皇爷念念不忘了。

现在不奇怪了,果然堂堂正正,一表人才。”

王德化说着说着就上手,一双干枯苍白的手,在吴三桂的肩膀手臂脸蛋上拍打着。

吴三桂强忍生理上的不适,还是抬头一脸殷切地看着王德化,他的脸上带着孺慕的神情。

“本官看王公公这么欣赏长伯,不若认为义子,也好亲近提携。”

这是打朱元璋时期就留下来的传统,军中将领大都把杰出年轻的手下收为义子,用来凝聚团结一心。

战乱年代,军中桀骜不驯者,敢杀上司者比比皆是,敢杀义父者,那真是没几个。

古人以孝治天下,孝道就是枷锁,牢牢套在义子身上,不得不为义父卖命。

吕布不算,他下场也不好。

明末有几个出名的义子集团。

毛文龙的义子,张献忠的义子,那都是猛的一批。

王德化心中一动,不过转瞬就冷汗直冒,熄了这样的念头。

崇祯皇帝要是知道,他欣赏关注的人才,认了他这个家奴当干爹。

那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,自己到时候应该只有两个选择,是去天寿山还是去中都凤阳守皇陵。

至于杖毙,王德化都不敢想。

王德化连连摆手。

“袁大人,你可别瞎撮合。

皇爷不喜这个。

再说,杂家喜欢这个英俊少年,也是因为皇爷挂念他。

吴三桂,你以后一定要好生努力,不要辜负了圣恩。

杂家只是皇爷的一个传话筒。

吴三桂,赶紧起来吧。

你小子就好好干,不要担心别人抢你功劳。

放心,杂家一定会将你的功绩,一五一十上报皇爷。

你小子就等着青云直上吧。

到时候只要别忘了,杂家这份恩情。”

吴三桂慌忙磕头谢恩。

其实没有当上监军太监的干儿子,他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。

锦衣卫百户王德顺完成了使命,回京复命。

剩下袁崇焕,王德化和吴三桂,继续向山海关方向前进。

这时候,吴三桂招呼后方家丁拉来一辆马车。

“袁大人,王公公,前面离山海关还有一段距离。

请上车缓行。”

王德化笑盈盈答应,被侍从搀扶着上了马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